D4(上)行程 : 京都車站→嵯峨嵐山車站→野宮神社→竹林小徑→大河內山莊→常寂光寺→愛宕念佛寺
▲早上7:42到達京都車站
▲在32及33月台搭乘JR嵯峨野(山陰)線前往嵐山,事先參考官網時刻表來了解一下方向
▲普通車只要16分即可到達嵯峨嵐山站
▲從南口出來的JR嵯峨嵐山車站外觀
▲靠著Google Map的指引,會先經過商店街,才會到達野宮神社 (這是一家日式咖啡店,好像還不錯,但我沒空進去坐坐)
▲從JR嵯峨嵐山車站走到這條商店街大約600公尺,再直直走就會到達渡月橋
▲商店街旁的這條巷子右轉 (有指標)
▲著名的竹林小徑到了嗎? 還沒,這只是前菜
▲第一站 : 野宮神社
▲將近九點進入神社,工作人員才剛開始陸續擺出要販售的紀念品小物,給人家看了老半天,還是沒買 XD
▲這青苔地毯很養眼啊~
▲神社右邊奉祀的「白福稻荷大明神」
▲稻荷神的使者 (狐狸)
▲離開野宮神社,前往旁邊的竹林小徑
▲快到精華區了
▲登登...到了~
▲真的很美啊~難怪是熱門打卡景點~
▲嵐山花燈路在每年的12月中旬舉辦,大約十天,從野宮神社到大河內山莊的這段竹林是花燈路的其中一段,點燈從下午五點到晚上八點半,可惜無緣遇到...
▲終於沒人啦~
▲美不勝收
▲短短一小段路,忍不住一直狂拍
▲竹林小徑尾端的這個山莊令我很好奇
▲門票跟姬路城一樣貴,但我還是決定要進去一探究竟...
▲這是由著名演員大河內傳次郎花了30年所打造的山莊,已被列為國家文化財產。山莊內種滿櫻花樹和楓樹,因此春秋之際來此參觀更讚。從山莊內能夠看到保津川和比叡山,還能眺望京都景色。
▲門票包含綠茶和甜點,就先來裝一下優雅 XD
▲沒有人,包場啦~
▲不喜歡抹茶的味道,一口氣乾了它。那個甜點不像餅乾,也不像糖果,甜甜硬硬的,把它吃掉就對了。
▲包場
▲包場
▲喝完抹茶、吃完甜點,開始逛逛
▲前方有點展望
▲對面那個山頭就是嵐山啦~秋天的景色一定美得像幅畫啊~
▲養眼的橘黃色地毯
▲明明可以再往前走,拍到更清楚的保津峽,不知為何我竟然沒那麼做 -_-
▲這裏的展望更好
▲只遇到一組遊客在遊園,這1000日圓花得值得啊~
▲獨坐觀心,參加無料...我到此一遊就好了 XD
▲逛完大河內山莊,前往常寂光寺,大約600公尺。(嵯峨野遊覽小火車嵐山站,2018年12月30日到2019年2月28日為冬季維修停駛期間...殘念)
▲山門 (常寂光寺位於小倉山半山腰,據說「秋天時,寺院四周圍繞著楓紅,看起來就像佛教的大千世界。」)
▲買完票(500日圓),準備進入仁王門
▲紅葉の名所,楓紅季肯定人潮洶湧的啦~
▲本堂
▲妙見堂
▲小小展望,又可欣賞到比叡山及大文字山
▲多寶塔,建於1620年,據說「由於形狀優美,被認為是日本最美的寶塔」
▲被楓紅包圍的多寶塔肯定更美啦~
▲多寶塔上方的展望台拍攝
▲開山堂
▲《本草綱目》:「蠟梅,釋名黃梅花,此物非梅類,因其與梅同時,香又相近,色似蜜蠟,故得此名。花:辛,溫,無毒。解暑生津。」
▲妙見堂後方的小竹林
▲本堂前參道及鐘樓
▲參觀完常寂光寺,準備前往愛宕念佛寺,大約1.5公里 (小倉山二尊院,路過)
▲開始進入嵯峨鳥居本傳統建造物保存地區 (嵯峨鳥居本是京都市右京區的地區名。古稱「化野」,是京都人的埋葬地。現在的街町是由愛宕神社的門前町發展而成,以化野念佛寺為境,分成町家風民家林立的下地區和農家為主的上地區。1979年,選定為國之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。)
▲沒什麼遊客來這裏,又賺到了 XD
▲這裏的街道有點坡度,賺錢真辛苦...
▲Ina Bauer : 日本傑出花式滑冰運動員荒川靜香的招牌動作伊娜·鮑爾 (身體後仰,雙腳一前一後靠冰刃滑行),還成為日本2006年的年度流行語! 另外兩個就不知啥意思,很搞笑的圖片
▲「つたや」 (Tsutaya),有四百年歷史的香魚料理店,價錢不便宜
▲這鳥居上寫著「愛宕山」,登山口距離這裏還很遠,爬一趟來回約四小時,山頂為愛宕神社,如果能爬上一回,應該也蠻有趣的。
▲鳥居上方這家「平野屋」,也是有四百年歷史的香魚料理店
▲平野屋再往上走約300公尺即到達愛宕念佛寺
▲買完票(300日圓),穿越這個羅漢洞,有驚喜
▲好多羅漢喔~我就是為了他們而來的~
▲每位表情都不一樣
▲往上走,從這邊逆時針繞一圈
▲ふれ愛観音堂(左)、地蔵堂(右)
▲本堂
▲本堂
▲本堂旁的多寶塔
▲楓紅季節這個角度拍下去應該很讚
▲小小的寺院已經到頂了,來參觀的人不多,都是洋人
▲再會囉~希望有機會在楓紅季再來參觀~